6月14日下午,泉州师范学院纺织援疆团小分队组织开展行前革命传统教育和军事体能训练。在全国“一带一路”纺织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发起人、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邱夷平教授带领下,全体队员前往已有70余年历史的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惠安大岞女民兵哨所,在练习民兵战术动作,参观解放军庙,学习革命历史和光荣传统中,缅怀革命先烈。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小分队打造成一支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风采的援疆社会实践“铁军”。
走进民兵哨所,追寻新“惠女精神”
小分队到达惠安女民兵哨所时,受到该哨所民兵班长的热情欢迎。班长随即带领师生们进入哨所展馆,向援疆小分队讲解了惠安女民兵哨所创办的历史进程、职责、军事训练情况以及该哨所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海防女子民兵哨所成立于1956年,哨所所处的虎豹关位于崇武半岛沿海最东的突出地,东距台湾本岛仅97海里,北距台湾管辖的乌丘岛27海里,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党组织领导下,惠安女民兵曾经抓住过企图登陆破坏的美蒋特务和偷渡罪犯,多次荣立战功,获得中央军委、福建省军区等上级机关的表彰,以其飒爽英姿诠释着新“惠女精神”,被誉为“新一代红色娘子军”。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诗作《为女民兵题照》里所写的那样,“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她们有着不甘人后的志气,勇争一流的豪气和敢试敢闯的锐气,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开展军事训练,感受强军重担
除了学习女民兵的革命传统和光荣历史,惠安女民兵哨所班长还亲自带领同学们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分为六个部分:军姿定型、停止间转法、敬礼与礼毕、齐步行进与停止、原地踏步走、持枪战术动作演练。训练时,大家都全神贯注,精神抖擞,练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卧姿射击训练中,得到民兵班长手把手的指导,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要领,以战斗队形一字排开,俨然是一支训练有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劲旅,获得了班长的表扬。
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
福建省惠安县的一座寺庙,里面不供神佛,也不供圣人,却供着27位解放军,是国内唯一一座用于供奉解放军烈士的寺庙,故而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庙”。这是当地曾恨女士为纪念27位因保护群众牺牲的解放军烈士创建的。小分队师生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建在大海边的解放军庙,庙中匾额黑底金字,上书“英烈廿七君”,下面端坐着27个身穿浅蓝军装,头戴军帽的解放军战士塑像。塑像分三排坐立,十分整齐。
队员们通过参观解放军庙并观看石碑了解了该庙的创建历史背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叶飞将军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兵团28军84师251团,挥师来到崇武金沙湾进行登陆训练,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并且当地老百姓也受到牵连。那时,有一位名叫曾恨的小女孩暴露在敌机炸弹轰击之下,说时迟那时快,五位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舍身救下小女孩,用血肉之躯保护她,当时在场的解放军战士中共有24位同志牺牲,加上后来该部队在别处牺牲的三位烈士,一共27位烈士。之后为了表达自己对解放军战士的感谢和敬仰,这位小女孩长大后四处奔波募集资金,建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烈士庙,名为廿七君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特地为该庙供奉的27位烈士题词“为了人民,死得光荣”。就在参观崇武解放军寺庙的时候,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忽然大雨滂沱,正可谓“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师生们怀着崇高的敬意,共同深切缅怀和祭奠这27位英勇的解放军烈士。
据悉,学校纺织援疆团小分队将于7月份随同2023年全国“一带一路”纺织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共同启程远赴新疆。此次行前集训共15天,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宗教民族政策宣传、体能训练、业务培训、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系统的培训既锻炼了同学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也培养了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使她们更加有信心来迎接援疆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她们决心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强健的身体,弘扬“惠女精神”,学习女民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精神,圆满完成今年的援疆任务。
(图/文 徐漫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