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福建“三大渔女”传统服饰文化,2023年7月4日-15日,纺织与服装学院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赴湄洲岛、惠安及蟳埔三地调研福建“三大渔女”传统服饰文化。
做行前培训 明任务目标
为保证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学院于7月4日在王爱约实验楼704党建工作室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培训。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专任教师庄琪,辅导员陈灿辉、廖春霖,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
会上,庄琪从专业角度出发,对调研报告内容要素及框架进行指导,引导同学们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网络和实地调研渠道,了解传统服饰的款式、材质、色彩、纹样、细节、工艺等。她鼓励同学们借助此次实地调研横向对比三种渔女服饰的异同,并对三个地区现代化传承创新现状加以总结分析。陈灿辉为同学们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教育,强调要牢记安全第一原则,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严格遵守团队纪律,并对此次社会实践进行明确的分组和详细的分工,确保在保证安全的同时高效完成实践任务。
实践团成员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行前培训,明确此行目的任务,激发了同学们的实践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会珍惜和把握此次学习、成长和锻炼机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绽放青春光彩。
学传统非遗技艺 悟湄洲渔女精神
湄洲女服饰,是莆田湄洲岛上女子的一种传统装扮,跨越千年,世代相传,2022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月5日,实践团抵达莆田湄洲岛,来到此行的第一站——湄洲妈祖祖庙,“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
在妈祖文化园内,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湄洲女颇具特色的发饰和服饰,切身感受“原汁原味”的湄洲女形象。随后,青年学生与湄洲女发髻技艺传承人代表在文化园内举行联学共学座谈会。会上,非遗传承人代表向成员们介绍了湄洲女发饰和服饰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仔细做好笔记,并围绕个人所学分享心得体会,对湄洲女服饰文化传承工作进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的“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统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非遗故事,展示文化异彩。
此外,实践团还观看了妈祖信俗文化仪式,并以当地居民、工作人员、游客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以进一步了解探究传统服饰文化。
在此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将妈祖诵经团成员及工作人员身着的服饰进行横向对比,将两者服装款式、色彩、面料、图案、配饰及穿戴方法等存在的差异请教工作人员。成员们对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图像资料及访谈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湄洲女传统服饰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多方面探析了湄洲女传统服饰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走村落古街古巷 听惠女民俗故事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特殊的女性群体,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7月7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惠女风情园,领略惠安女的日常生活画卷。
在风情园中,最吸引实践团成员的地方是惠女民俗馆,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惠女服饰、生活用品、农具渔具等带有惠女生活气息的小物件,这些小物件不仅仅是物件本身,更是惠女文化一代代的传承。实践团成员们仔细聆听讲解员的深情讲解,时而沉思、时而拍照记录,真切感受到惠安女服饰不仅承载了“惠女精神”,更是诠释了劳动产生美、劳动创造美的深刻内涵。
实践团还深入崇武古城、大岞村的古街古巷,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交流,通过亲身走访更加全面了解惠安女服饰文化及内涵。从年龄幼小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熟悉闽南语方言的成员们将问卷调查与访谈的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居民进行积极热情的交流。同时,实践团还前往惠安解放军庙,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穿蟳埔发饰服饰 挽传统非遗星光
在晋江入海口,古刺桐港之畔,保留着一种古代传统习俗遗风——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月9日,实践队成员走进蟳埔社区,探寻非遗文化习俗。
蟳埔女自打孩提时期,便将头发留长,系上红绳,穿上骨髻,插上发钗,另用鲜花串成花环,圈戴在脑后,如花园般鲜艳芬芳,俗称为“簪花围”,被称为“头顶上的花园”。蟳埔女的服装简朴宽松,俗称“大裾衫,宽筒裤”,极具“海丝”遗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渔家人的情感与历史记忆,也成为泉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实践队成员穿上独具特色的蟳埔服饰,亲身体验蟳埔女服饰头饰文化。成员们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并发放调查问卷,调研居民对蟳埔女服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与此同时,实践队成员深入蟳埔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杂草、垃圾和死角进行了集中清理,积极将理论学习的心得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此外,实践团还先后参观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深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不仅是一次追寻历史的“文化之旅”,也是一场提升自我的“人生课程”,不仅对泉州海丝文化、闽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深刻领悟到中国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
搭线上网络平台 守传统文化命脉
7月10-14日,实践团成员通过线上方式对社会实践调查问卷、访谈结果及相关的照片、音频等进行整理与加工,撰写初步报告,并制作团课、宣传视频等,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社会实践完成总体情况。7月15日,实践团于线上召开2023年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大会。实践团成员依次畅谈感悟,踊跃发言,以真情实感发表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收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总结。
实践团成员单子涵表示: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我真正切身走近了湄洲女、惠安女和蟳蜅女,了解她们的生活环境与传统习俗。渔女服饰文化是代代渔女勤劳奋斗的缩影,是闽南一道独特的民俗景观,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组织此次福建“三大渔女”传统服饰文化调研暑期社会实践,立足“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学院服装服饰专业特色,引导大学生深入实地了解国情、感知社情、观察民情,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澳门皇冠“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决心,实现了思想洗礼、文化浸润、专业锻炼的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