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监察专员办)综合室、纪检监察室
文章发布日期:2019-11-01
今年七月,由泉州市纪委编著的《温陵清官史话》一书由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汇编了泉州历史上六十位清官廉吏,他们志存高远、操守廉洁、清正无私、刚正不阿、忠于职守、体恤黎民,他们流芳百世,声名远扬,值得我们后来人敬仰。即日起,“刺桐清风”公众号将进行连载,让澳门皇冠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筑牢廉洁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让清正廉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清代中期,有部著名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大江南北,广为流行,写的是清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纶,审案平冤的故事。小说中的施公,清明如镜,持廉如水,为民申冤,料事如神,除暴安良,执法如山。这小说中的施公原型,就是清初泉州人施世纶。
施世纶,字文贤,号浔江,泉州晋江衙口人,靖海侯施琅次子,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受父施琅封荫,没有经过科举,二十七岁时,康熙二十四年(1685),直接由朝廷授为江苏泰州知州。随后,历官扬州知府、江宁知府、安徽布政使、漕运总督。康熙六十一年(1722),病故,享年六十四岁。施世纶为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勤政为民,不仅深得民望,且被康熙皇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清廉如水,是施世纶为官的突出特点。初任泰州知州,就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康熙皇帝称他为“江南第一清官”,主要也正是他在泰州任上的政绩。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南巡,得知施世纶为官极为清廉,深得民望,乃出此言。随后,升任扬州知府,转任江宁知府,同样如此。康熙四十年(1701),当湖南按察使缺员,大学士推荐施世纶补任时,康熙皇帝这样说:“施世纶操守果廉,但遇事偏执,百姓与生员讼,彼必护庇百姓,生员与缙绅讼,彼必护庇生员。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很显然,康熙皇帝知道,施世纶最大优点乃是清廉,所以,不赞同其任按察使,而委之以湖南布政使,因为这是专与钱粮打交道的官职,在康熙皇帝看来,把这种差事交给施世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随后,施世纶的官场历程,主要也是与钱粮打交道的行当,安徽布政使、户部右侍郎、仓场总督、漕运总督,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康熙皇帝知人善任,施世纶也确实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期望。尤其是出任漕运总督,这在当时是个大肥缺,连负责押运漕粮的那些小小武官,大多亦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克扣漕粮藏货纳赃而中饱私囊,大发横财。施世纶任职期间,却一尘不染。
施世纶为官,忠于职守,勤于政事,亦是突出特点。泰州任上,湖广地区发生士兵哗变,朝廷派兵镇压,官军过境,沿途搜刮,肆无忌惮,犹如匪兵,百姓叫苦连天,又无可奈何。施世纶身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对官军的这种行为极为不满。基于州守的职责,为对付官军的这种盗贼行为,他软硬兼施,既认真准备粮草供应,又把百姓组织起来,配备武器,严阵以待,威慑官军,凡有害民者,决不留情,坚决惩处。如此,官军不敢胡作非为,泰州百姓得以安宁。任江宁知府时,施世伦发现当地巫风甚为盛行,专以邪术迷惑民众,尤其是那些无知妇女上当受骗者澳门皇冠。施世纶对这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百姓正常生活的邪风深恶痛绝,竭力禁止,对那些作恶多端者,严加惩处,几番较量,作孽巫风大大消减,社会风气得到扭转。丁忧去职时,孝心切切,返乡守制意念坚定,江宁士民舍不得他离开,提议修建祀亭,人投一文钱,建了两座祀亭,称为“一文亭”,立于府衙前面左右两侧,表达对这位父母官的衷心感念。任湖南布政使时,施世纶发现当地田赋要加征徭役费,运京漕粮还要加征运京费,认为百姓本来负担已非常沉重,这种加派更是加重百姓苦难,于是,下令尽革徭役费,并将漕粮运费减掉四分之一。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并镌刻石碑颂其功德。任顺天府尹时,针对当地社会各种流弊,上疏朝廷,请求禁止民间私自包揽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包占货物市场,以及流娼歌舞饮宴败坏社会风气等。康熙皇帝颇为赞赏,诏令有关部门认真讨论,最终定为朝廷法令。出任漕运总督后,面对漕运管理混乱,常常亲自坐镇淮河边,等待漕运船到达,然后亲自上船查验漕米数量及质量等,勘验之后,及时放行或视情况予以处理,以免船丁被监船者敲诈。又不辞劳苦,收集各地水流及气候变化情况,建立档案簿册,避免官员借口气候原因,私自滞留或敲诈克扣,中饱私囊。陕西发生大旱灾,他奉命前往负责赈灾,发现许多地方颗粒无收,西安、凤翔两府,情况更为严重,百姓生灵涂炭。他派出属下吏员,分成几路,深入调查灾情,如实登记,按人口发放赈灾粮,犹如及时雨,使许多百姓得以存活。事毕返回京城时,陕西百姓扶老携幼,送行数十里,还建造生祠,加以祭祀。
施世纶为官,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亦是突出特点。《泉州府志》称他“性警敏,勤于莅事,听断讼狱,摘发如神。他郡有疑案不决者,辄移鞫之”。《清史稿》赞他“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泰州任上,淮安下河发生大洪灾,朝廷派来两位大员,监督民工修堤岸。可是,随行的吏员倚仗权势,肆意侵扰民众。施世纶目睹这种状况,甚为气愤,坚决惩处作恶者,将之绳之以法,深得百姓好评。志书记载,施世纶“不侮寡鳏,不臣强御”。任顺天府尹,皇帝宠爱的步兵统领托合齐,每每出行都大讲排场,前呼后拥,社会影响极坏。某次,托合齐出行,施世纶故意撞见,然后拱立路边。托合齐发现后,慌忙下车。施世纶却不无嘲讽地说:我还以为是王爷巡游呢!指责托合齐破坏朝廷纲纪,还声称要弹劾他。托合齐深知施世纶脾性,不敢招惹,只好谢罪道歉。任漕运总督时,“察私弊,革羡金,劾贪并,除蠹役,严明为治”。尤其是驾船的兵丁,本已非常辛苦,可是,押船的官吏,又常常寻找借口,敲诈克扣,中饱私囊。施世纶既同情驾船兵丁的艰辛,又痛恨监船者的贪婪,因此,常常登船调查实情,对于那些贪官墨吏认真查究,无情惩处。陕西大旱,他奉命负责赈灾,亲临实地考察,发现全省官府仓廪,虚耗甚多,弊端百出,且盗贼成风。立即具疏上奏,弹劾两位府尹。陕西总督鄂海,害怕盖子揭开,自己难辞其责。当时,施世纶有个儿子恰好在会宁任知县,正是鄂海的下属。鄂海以此为要挟,暗示施世纶不要再管这件事。施世纶却大义凛然地说:我自当官以后,自己的性命尚且不顾,还会为这种事顾及儿子吗?最终,鄂海被朝廷治以失察之罪,罢了官。
施世纶任漕运总督时,已是体弱多病,终因不堪支撑,于任上请求去职。康熙六十一年(1722)病故,终年六十四岁。留下遗疏,请求随父施琅葬福建,皇帝允准,诏奖清慎勤劳,并赐祭葬。
施世纶生前,已声名远播,深得民望,病逝之后,治迹更是广泛地在民间流传。后来,小说家干脆借用他的大名,子虚乌有地编出一部情节丰富的《施公案》小说,并逐渐被艺人们改编成多种戏曲剧目,搬上戏曲舞台。从此,历史人物施世纶便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清官施公了,神州大地,广为传扬。他平生好学,善诗能文,著有《南堂诗钞》《倚红词》等诗文集。( 来源:泉州市纪委网站、摘自《温陵清官史话》,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