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简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士学位授予权。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本学科的建设以高校职能为己任,以“前沿信息技术驱动学科快速发展”为导向,以生为本,推进学科的创新改革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2002~2006年,学科完成了只承担“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到培养“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任务的转变,2006年通过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的评估;2007~2008年,学科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了有效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和应用的IT人才培养模式;2009~2012年,针对地方高校办学特点,以提升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方面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获批省级计算机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福建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改革成果分别荣获第七届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第八届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2017年,对接“互联网+”产业需求,围绕高校应用型转型,推进计算机学科创新综合改革,2014年获批校重点学科,2016年获批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020年获得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专业,现拥有数字福建智能制造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大数据管理新技术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等学校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等5个省级科研和教学平台。 | |
荣获第七届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
学科队伍 | |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9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入选泉州市引进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具有海外经历4人。聘请了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事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制造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数字化制造技术中心主任谢叻教授作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聘请了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事知识融合研究的华侨大学缑锦教授作为客座教授。 | |
黄建龙,博士,教授,西悉尼大学客座医学教授,海外华侨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医学图像处理、智能制造与智能信号处理,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48篇,发明专利5项。 | |
朱达欣,教授,工学硕士。 华侨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泉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泉州师范学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校数据密集型计算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福建省大数据管理新技术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数据密集型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二十余篇被SCI/EI收录。主持、参与福建省海西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产学研重点项目等十余项科技项目。 | |
蔡丹琳,教授,工学硕士。 泉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信息系统方法及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多篇被EI收录。主持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及泉州市科研基金项目多项,同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了福建省海西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 |
曾玉珠,副教授 现任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理事、泉州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数据挖掘、商业智能、软件工程等信息新技术。目前主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项,省教改项目2项,荣获第七届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主持或参与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市级科研项目等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指导大学生科研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1项、校级6项,发表论文5篇;荣获“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1队,华东赛区一等奖1队,二等奖1队。 | |
叶宇光,副教授,硕士 现任泉州师院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主任,泉州市物联网科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网络安全方向的研究。现主持省教育厅课题1项,校学科服务产业专项1项;已主持完成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9篇,其中EI收录1篇。荣获得泉州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作为主要参与成员,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年来指导大学生获批大学生科研项目省级有3项,校级8项,荣获得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3项,福建省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1项,获得2016年“黑盾杯”福建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竞赛二等奖1项,荣获2016年“百越杯”第二届福建省高校网络空间安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 |
曾台盛,副教授,工学硕士 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任。研究方向为图像检索、无线传感器网络、大数据,目前已发表文章10余篇,2篇SCI收录,2篇EI收录,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了多项福建省科技基金项目和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目前主持福建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和泉州市科技局项目各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二等奖、三等奖教练,福建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 |
罗仙仙,副教授,博士 现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遥感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抽样技术等。目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研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1项,在研主持2016年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2项校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重点课题1项并获校级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与完成国家“十一五”课题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现为《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审稿人。获2014年王宽诚-DAAD奖学金、2013年福建省出国留学基金项目,2013年泉州市优秀人才培养专项,到德国弗莱堡大学(Freiburg Universitaet) 访学一年,师从遥感与景观信息系统系的Prof.Dr.Barbara Koch。 | |
王荣海,副教授,硕士 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及软件工程;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厦门大学作访问学者;主持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泉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1项,作为研究人员参与完成了多项省市级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以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EI、CPCI-S收录;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课题,获批2项校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多次被评为泉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师。 | |
高大利,副教授,工学硕士 主要从事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泉州市科技重点项目1项和泉州师范学院科技项目1项;参与多项省、市、校级科研课题项目。参编教材2本,正式发表论文(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10余篇,其中EI收录1篇,中文核心期刊2篇;其他合作(第二作者及以后)正式发表论文8篇。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课题,指导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1项,指导学生完成校大学生基金课题1项。 | |
廖作斌,硕士,副教授 现任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目前主持福建省教育厅项目1项,作为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多项;在国际和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各类大学生课题及开放实验项目多项;指导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蓝桥杯”)、福建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级别大学生竞赛项目并获得多次奖项;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称号。 | |
郭淼霞,高级实验师,硕士 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信息检索、推荐系统、大数据。省在线开放课程《数据结构》的负责人。近年来撰写论文5篇,主持或参与省市科研项目多项。 | |
吴小东,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并行与分布式计算、Hadoop云计算平台、大数据挖掘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包含SCI、EI收录的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主持了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泉州科技计划项目,同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项目、市科技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研究。 | |
蔡芬,讲师,工程硕士。 泉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数据查询优化、数据分析挖掘、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权威及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福建省教育厅、泉州市科技局项目各一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完成多个省市重点项目的研究。 | |
杨竞菁,讲师,工学硕士。 泉州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汇编语言》、《C语言》、《计算机基础》等多门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目前主持泉州市科技项目1项,同时也参与其他省市级多个项目的研究。 | |
林捷,男,现任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师,台湾科技大学资讯管理博士生在读,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多媒体图像处理,在国际会议和国内各重要学术期刊内发表多篇论文。曾任NEC Corporation(中国武汉)研发工程师。 | |
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 |
本学科坚持“面向应用,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应用促发展”的方针,主动对接“互联网+”产业需求,重构师资团队,组建了商业智能、移动互联和机器智能团队,承担“互联网+”三大关键信息技术即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互联、智能制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近三年获批各类项目65项,其中省级18项,市级12项,校级33项,横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共80篇,其中SCI、EI、核心刊物发表25篇。获批实用型专利2项,著作权1项。利用科研平台和团队技术力量为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企事业技术培训,如浔兴企业《搜索技术》培训、南安职校的《信息技术》培训等,获批一项产业孵化项目《互联网+智慧井盖云监测管理系统》,并为区域企业研发的大数据云服务应用。 | |
人才培养 | |
本学科拥有4000多平米实验室场地和2000多万元的实验仪器设备,建有5个省级、2个校级的教学与科研平台。主动对接“互联网+”产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实施了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紧缺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制造等热点技术的“互联网+”应用型IT人才方面成效明显。近三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共10门课,2016年秋通过校企合作完成了智能制造试点班的《智能制造基础》和《智能制造基础实践》两门创新课程,举办了9场智能制造的系列讲座,实施校企合作有效地培养了紧缺的IT人才。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正式发表论文6篇,考上研究生22名,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5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约100%、平均签约率50%以上,为社会输送急缺、优秀的“互联网+”应用型IT人才。 | |
学术交流与合作 | |
本学科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省内外的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通过内引外联,搭建各种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与团队合作,创造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罗仙仙到德国弗莱堡大学访学,朱达欣和蔡丹琳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林捷到台湾科技大学读博,王荣海到厦门大学访学,曾台盛、蔡芬到台湾学习培训,举办《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研讨会“产业合作”论坛》等多场大型学术会议,师资参加学术交流和行业培训约100人次,加强了学术交流和合作,扩大了科研人员的交流,完成横向项目2项,校企合作市级项目10项,在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闽江学者讲座教授谢叻教授的带领了申报了2018年工业领域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双师型师资和协同合作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6月举办第九届福建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活动。 | |
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研讨会“产业合作”论坛在澳门皇冠:举办 |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谢叻教授来校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