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

唇枪舌战 才辩无双 ——文传第七届新生辩论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文章发布日期:2016-12-12 作者:洪荣文

本报讯(记者 林奕晴 周继先 江云 摄影记者 连铃丽 陈小星)129日晚,文学与传播学院第七届新生辩论赛决赛暨颁奖仪式于中山报告厅举行,经过初赛及复赛的激烈角逐,16中文与16广电成功晋级决赛。泉州市演讲与口才学会会长、泉州医高专党委副书记耿永泉,文学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勇卫、院长谢英受邀出席并担任评委。

决赛中,16中文与16广电作为辩友就“社会公德的建设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还是教育手段”这一辩题展开正反方辩论。陈述环节,双方一辩从容不迫,就“社会公德建设依靠教育或法律”的问题各抒己见,双方皆以精彩的立论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随后的质询环节,正方二辩与三辩抓住反方二辩的语言漏洞展开攻势,条理清晰、语言精炼。小结过程中,双方一辩针对法律具有约束性以及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展开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紧接着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慷慨陈词,举出闯红灯、酒驾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教育手段不起作用时,只有依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才能让人们更好地建立社会公德。反方四辩毫不懈怠,言辞犀利重申己方论点,抛出人们违法入狱后仍然需要接受司法机关的教育等例子,来证明教育对建立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最后总结陈词阶段,双方四辩争分夺秒地对各自的立论展开论述,正方举出汉武帝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为国策因而取得了孔子周游列国实施教育未能取得的显著成效来论证法律强制性的重要;而反方四辩对社会公德的定义进行了精彩的阐释,区分了社会公德和道德的含义,并指出教育是一种不能被量化的手段,且社会具有复杂性,单一的法律无法解决社会中众多复杂的问题。双方四辩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引得会场内掌声不绝。最终16中文以9290胜出,赢得了文学与传播学院第七届新生辩论赛冠军,16广电获得亚军,16文员位居季军,而16广电的辩手邹越以其犀利的辩词、精彩的辩论获得本场以及总场最佳辩手。颁奖环节中,王书记、谢院长、耿会长分别为冠亚季军颁发奖状,耿会长为最佳辩手颁奖。

耿永泉会长为本次辩论赛做出了点评。他表示社会公德既要依靠法律也要依靠教育。他指出双方辩手准备充分,表现较为出色。他针对语言的进攻力、幽默性以及质询的连环性,为辩手们提供技巧方面的指导。随后,我院党委书记王勇卫的讲话指出:首先新生辩论赛作为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我院新生的大学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是对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其次,他对16级新生们入学以来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表示赞赏;最后,希望新生们继续努力,在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