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功能材料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时间:2021-03-18 作者:点击:1433


1、学科发展

实验室目前已经逐步建立起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促进澳门皇冠:从单一学科的发展聚焦到以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与建设,健全澳门皇冠:全学科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提升了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的整体创新水平与能力,为学校向应用型示范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泉州经济转型升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依托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以科研团队建设为根基,进一步凝练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特色。在评估期内,获批福建省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引进青年博士9人,内部培养博士4人,博士后2人。获批桐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泉州市清源学者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外聘客座教授或讲座教授10人,包括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特聘专家、闽江学者以及留学归国专家教授博士等。

实验室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项目,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涉及范围包括:科研项目、论文、著作、专利、获奖成果、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基地建设。同样实验室也会参照学校的政策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到实验室的建设中。评估期内,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部级12项,市厅级21项。横向项目27个;发表论文9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6篇,授权专利46件,软件著作权15件。

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通过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组建特色的研究团队,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共享科技研发功能,将学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并改造成教学实践项目,如智能制造实训设备、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等。积极参与导论课教学,有效地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换成教学资源。其中:

在主讲课程方面,要求所有的教授、博士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年度内承担约40门专业课,总教学时超过1200课时。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

在编写教材方面,已出版教材1门,聘任行业导师27人,共同开设校企课程12门。

在教改项目方面,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11项,校课程思政项目8项。

在教学成果方面,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1项;荣获第五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

2、人才培养

1)本科生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实验室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福建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3人,硕士生19人;指导学生发表论文14篇,其中SCI/EI收录的有8篇;指导学生申请发明专利20件,实用新型专利16件,软件著作权12件。资助近10人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口头汇报和论文张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10和18项;荣获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1项、主赛道银奖1项;荣获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50项。实验室于2019年7月承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南区赛。

实验室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效夯实学科基础,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本科生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主要有:

定期邀请外聘教授、企业工程师、科研团队教师为学生讲授所在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使学生了解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学生学术视野。

与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建立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联合承担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推行“项目+竞赛”的教学模式,实施本科生“多元导师制”和“科研小助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利用现有的高端仪器,开展多种技术培训,使学生对众多实验技术和大型高端仪器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能够熟练操作并进行创新性实验研究。

2)本科生及研究生代表性成果

苏子生教授指导的学生以第一作者在《Materials Research Express》(SCI收录)发表论文,该论文采用非富勒烯有机小分子材料SubPc作为受体材料,PbPc作为给体材料,构筑了PbPc/SubPc异质结结构宽光谱光探测器,器件的响应波长覆盖紫外-可见到近红外区域,其中590 nm处的量子效率可达10.9%,器件的宽光谱响应是由于PbPc和SubPc具有互补的光吸收特性,二者中所产生的光生激子可以同时高效解离形成光电流。同时,器件在350-950 nm范围内的响应度均高于1010 Jones。

陈智浩教授指导的学生陈伟娟同学在Photonics Asia 2018亚洲光电子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报告内容是一种涂有琼脂糖凝胶的马赫曾德光纤干涉仪的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两微米波段的湿度传感研究。该传感器采用LZM-100型单模光纤熔接器制造,传感部分由两个双锥构成,双锥的制造使用的技术为光纤拉锥技术,两个双锥之间的干涉长度为厘米量级。湿度会改变涂层的折射率,进而改变双锥光纤段上的模式,并导致干涉图样发生可检测的偏移。将传感器应用于两微米波段做湿度传感测试。该传感器在2微米下的灵敏度比在1.55微米下的灵敏度高几十倍。

陈智浩教授指导的学生项目“安心腰靠”荣获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和第五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主赛道银奖。该系统利用光纤微弯传感器技术发明的安心腰靠,是集生命体征监测、疲劳监测、身份认证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腰靠,应用于汽车智能腰靠等领域。

潘玉灼教授指导的学生项目“健康卫士”检测型智能便具,荣获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该系统通过光源激发探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荧光物质,利用机器视觉采集人体排泄物的性状,结合嵌入式系统进行处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采集的结果,从而得出用户的健康状态,达到肠胃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并通过心率检测等技术来更全面维护人体健康。

余燕忠教授指导的学生获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称为一种利用平面天线阵的辐射场产生二维同一焦斑阵列的方法(ZL201811246310.6)。该专利利用4π聚焦系统和电磁场辐射理论在焦平面处产生具有预定特性的二维同一焦斑阵列。最大的特点是无需优化就可生成具有预定数量、间距和位置的二维同一焦斑阵列。

3)本科教学情况

实验室充分利用已有的学术团队、外聘专家、校企合作、科研设备等资源,率先在国内同类院校开展“打造校地共同体、产教融合、培养本土化应用型人才”的实践。

在课程体系方面,通过邀请外聘专家、企业、行业代表等参与课程体系方面的建设,修订培养方案,使毕业要求有效地覆盖了教育部工程认证通用标准中12条要求。

在教学体系方面,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行业优秀工程师请进课堂,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实行3+1模式,实现校企合力构建共管、共育、共享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或竞赛项目,如“互联网+”、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等。

在教材体系方面,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共同拟定实践教学的方案和考核形式,共同编写教材讲义。在教材方面,已出版教材1本,聘任行业导师27人,共同开设校企课程12门。

4)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参加会议

姓名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参加会议年度

导师

1

口头报告

陈伟娟

Photonics Asia

主办:SPIE

2018

陈智浩

2

发表会议论文

王晓丹

CNAI

主办:SERC

2018

余燕忠

3

发表会议论文

苏龙龙

AOPC

主办:CSOE&SPIE

2019

廖廷俤

4

发表会议论文

陈金英

AOPC

主办:CSOE&SPIE

2019

吴平辉

5

发表会议论文

李思晶

IWMEC

主办:武汉大学

2019

余燕忠

6

发表会议论文

王莹

GOINC

主办:北京邮电大学

2020

陈智浩

7

发表会议论文

陈伟娟

POEM

主办:SPIE

2019

陈智浩

8

发表会议论文

陈亚杰

AOPC

主办:CSOE&SPIE

2019

陈智浩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