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提出将用5年时间、选聘3000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由此产生了“大学生村官”。这场被称为“新一代大学生上山下乡”的就业行动,泉州首批有77名大学生“村官”上岗。
“村官”任职,每人每月有1200元的薪水,还获得一次性安置费3000元。两年后,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组织考核,合格者录用为选调生,安排到有空编的基层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条件这么优厚,想当“村官”者当然非常多。但事实上,很多大学生“村官”并不是冲着这份薪水而来,在他们眼中,“村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值得坚守的事业。
就让我们透过3名泉州在岗“村官”大学生的故事,看看经过一年时间的历练,他们如何褪去了稚气和青涩,成长为一名成熟、理性的村官。
章虎跃:从“村官来了”到“小章忙啥”
章虎跃,永春县锦斗镇人,现为永春县蓬壶镇美中村党总支书记助理。2008年6月毕业于泉州师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08年8月赴岗,成为泉州首批77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
村官语录】
“当‘村官’,不是让你做领导,也不是让你做干部,而是做一名勤务兵,用我们的知识与能力带动村里的发展,虽然我们的力量也许很微薄。
2008年8月,在通过了笔试、面试等层层筛选之后,章虎跃正式走马上任。然而,当真正来到美中村工作后,章虎跃却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第一关就是如何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让村民们接受他。
“我刚进村的时候,大家都挺稀奇的,看到我就喊村官来了,村官来了,有的人不知道,第一次看到我的时候,眼神都是带着疑问的,有的村民干脆就问我,你一个大学生,来农村能做什么事,能帮我们什么?”
问题很尖锐,但章虎跃没有泄气。第二天开始,在处理完村务之后,他就转到村里的商店旁―――村中人气最旺盛的地方―――主动和村民们聊天话家常。谁家里有什么事,哪怕是修电脑、教上网这种小事,他都抢着第一个去做。慢慢地,村民们都认识了这个好学、热心又认真的年轻人,对他的称呼也从最初的“村官”变为半年后的“小章”。章虎跃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村民们问他“小章今天有什么事”“小章今天哪里吃啊”。
“第一次听到村民们叫我‘小章’时,很激动也很高兴。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村民们已经把我当成身边人、自己人。”
习惯了“村官”的生活后,章虎跃想到了最初进村时村民们质疑的话,自己能给村民们带来什么、能帮助村民做什么,成为他思考的第二个难关。
想起村里制作烧香用的金纸等手工制品的村民不在少数,但村民们销售时,做的多半是托熟人打听、请亲朋介绍等“熟人生意”,不仅环节多、而且销量不定,利润有限。章虎跃觉得,自己或许可以从扩展村里手工制品的销售渠道上下工夫,帮村民们做点事。
想到了就做。凭着自己对网络、对泉州产业区域的了解,章虎跃很快联系上一家规模较大的收购商,一周来村里统一收购一次金纸,然后再由收购商到永春、德化等地代售,这样不仅销量稳定,而且中间环节少了很多,利润空间明显提高了。
有了成功的尝试,章虎跃的劲头更足了,闲暇时基本都泡在村里,听村民们的声音,琢磨一个个新点子。在他的协助下,村里发动村民捐资修水泥路、建设路灯……一件件事情都落到实处。如今,村民们看到章虎跃,不仅仅叫一声“小章”打招呼了事,常常还会走过来像兄弟般亲热地拍拍肩膀问:“小章,又要忙什么了?”
“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农村的天地广阔,只要你愿意,还是能为村里做一些实事的。”章虎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