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设计大赛 泉高校学子夺大奖

发稿时间:2009-12-24 学生处

 在第四届“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上,来自泉州两所高校的9名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时尚创意,赢得了评委的赞赏,最终夺得包括金奖、铜奖及优秀奖在内的9个奖项。其中泉州师范学院2006级学生郑茂眯一组题为“从艺术生活到运动设计”的鞋类作品,获得最高奖项―――金奖,他也因此成为多家企业争抢的对象,在离毕业还有半年时间的情况下,目前已签约至“乔丹”运动品牌企业门下,担任助理设计师。
  
  未毕业已先就业,这与众多高校毕业生感叹“工作难找、职位难求”截然相反。而这样的情况,对泉州师范学院鞋服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讲,并不是新鲜事,本次比赛他们有8人获奖,目前大部分已找到工作或已正式工作(均在匹克等知名企业)。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副主任黄少青表示,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上富有个性的创意,学生有能力当然不怕没地儿去。

个性+创意 企业青睐新锐大学生
  
  “前锋‘高昂’描述的是凤凰在重生浴火前的坚定,后卫‘浴火’阐明了后卫球员的‘敢拼敢赢、不服输’的球场风格,最后,用休闲鞋‘重生’作为第26届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领奖鞋,将会标与凤凰展翅感觉完美融合,体现大学生的张扬蓬勃生机,也是描写经过浴火之后的辉煌见证。”获得铜奖的泉州师范学院学生陈淑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想要表达的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创意。
  
  这样的理念,在本次获奖选手中都有所体现。黎明大学的陈伟宏用“绚烂”为题夺得铜奖,泉州师院周爱光的《X战警》、袁晓杭的《凝聚的力量―――面》、毛文炜的《史前文化系列》、乔艳清的《绝影》等优秀奖作品,无不用自己的设计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新锐个性与气质。
  
  据介绍,作为一次行业内高规格比赛,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装类作品和鞋类作品865份,经过行业内知名设计师及专家的认真评审,共有来自包含日本和英国在内的16个地区的20件运动装类作品和21件鞋类作品入围本次大赛决赛。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国内外知名服装院校教授专家及权威专业媒体代表担任评委。
  
  而举办这样的赛事,企业坦言希望“从大赛中发掘人才,培养年轻设计师。”该赛事已举办3届,有80%的获奖选手都在大赛后进入了乔丹(中国)有限公司,在其中从事设计等相关工作。而公司也在年轻设计师的培养方面下足了工夫,为他们充分提供交流、考察等各种学习机会。

体验+思考 应届毕业生夺金奖
  
  郑茂眯,泉州师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06级学生,外号“猫咪”。本来,他还有半年的时间才算正式毕业,但现在的他,不需要和其他应届毕业生一样,辗转各大招聘会,投递简历准备面试。目前他的身份是乔丹运动品牌企业助理设计师,月薪2000元。
  
  “猫咪”的成功源于最近一场赛事―――第四届“乔丹杯”中国运动装备设计大赛,他的运动鞋设计作品“从艺术生活到运动设计”,以“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潮流形态打造出更具“艺术感、生活化”的三大系列,最终受到评委的青睐,获得金奖,奖金3万元。
  
  “猫咪”说,很多选手都是从挖掘中国文化的角度入手,而他的构思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及流行元素,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键盘式的鞋底,更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3G效果鞋面,体现的是高新科技元素,而创新的鞋垫,同时兼顾前掌与后跟的舒适度,这就是我的科技艺术生活与运动并存的设计理念。”
  
这样的构思,光有想象是不行的。从进入大学开始,“猫咪”就知道一切创意都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他们所学的鞋服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大一的暑假,他就和同学一起,进入安踏企业当了两个月的流水线工人,亲眼看到鞋子的生产过程。而在课余时间,他们会跑到各大运动品牌的鞋服专卖店,看看这双,摸摸那款,常常是看了半天问了半天,却什么都没买。
  
  去年8月份,正赶上国际鞋服品牌在上海展览。“猫咪”用学生证买了半价票,带着相机就去了。“幸好有同学在那边,蹭吃蹭住了一个月,每天的任务就是出去逛,拍照片,回来研究人家的鞋子是怎么设计的。”正是这样的生活,让“猫咪”在运动鞋设计上加入了亲身体验,也因此获得成功。
  
  得奖后,不少企业给“猫咪”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他能加盟企业。而“猫咪”最后选择了进入“乔丹”,从助理设计师做起,也从此走向新的起点。据了解,本次大赛他设计的一款领奖鞋将被“乔丹”作为新产品隆重推出。

高校+企业 对口培养,就业不愁
  
  据了解,全国有80多所院校设有鞋服设计专业,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老牌名校。而在泉州18所高校中,也有多所学校为服务本土经济而开设了鞋服设计专业,如泉州师范学院、黎明大学、华光摄影艺术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等。其中泉州师院鞋服专业于2005年设立,今年6月产生首届毕业生,其就业率达100%。其他高校该专业学生也几乎都供不应求。
  
  “本土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当然不怕就不了业。”在采访中,多数高校均表示,着眼本土经济,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是他们的目标所在。
  
  “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到四年级上学期,我们会要求他们做一份市场调查,主要是调查企业当下缺哪类人,是需要手绘创意设计师,还是电脑绘画设计师;鞋底模具的电脑设计员和鞋底设计师工资是多少;当老师的待遇如何等。”泉州师院艺术学院黄少青老师告诉记者。
  
  而在探寻校企合作的模式上,各大高校并没有局限在某一专业,计算机、财会、机电、模具、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服装、鞋等与本土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都是他们合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