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综合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学能力上,更体现在文化底蕴与人格魅力的塑造中。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3月20日下午,我院生物科学教研室举办“笔尖上的育人力量”主题研修活动。蒋国芳教授执笔挥毫间,将传统书法艺术与新时代教师素养培育巧妙相融,为全体教师呈现了一场独具匠心的文化盛宴。现场墨香氤氲,笔锋流转,理性严谨的生物科学与灵动深邃的传统艺术在此碰撞交融。
蒋国芳教授以“书法艺术中的育人哲学”为题展开分享。他结合自身幼时严苛的习字经历,坦言“父亲用红圈批改、罚站禁食的方式让我明白,书法锤炼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心性”。谈及书法理论,他手持毛笔示范“中锋运笔”,强调“力透纸背的笔锋如同科研的严谨——笔尖始终行走于笔画中线,方能成就字的立体感”。现场教师凝神屏息,感受着“心正笔正”与“立德树人”的内在共鸣。蒋教授更以《兰亭序》为例,剖析书法“气韵生动”与教师育人状态的关联:“教育如同运笔,需气息绵长、心神专注,才能在浮躁中守住育人初心。”在实践展示环节,蒋国芳铺展宣纸,现场创作诗歌《苔》。潇洒挥笔间,让教师们感受了书法的内涵与精髓。蒋教授适时引导:书法讲究“意在笔先”,这与我们备课时的教学设计同理,都需要预先构思整体框架。现场展开的热烈讨论中,教师们将书法章法结构与教学设计艺术相对照,碰撞出诸多育人智慧的火花。现场欢笑声中,蒋教授分享了一段往事:他曾拒绝日本高价收购画作,“书法承载文化根脉,教师更需守住教育者的气节”。这番话引发热烈讨论,教师们从章法布局谈到课堂设计,从“力透纸背”引申至“育人入心”,墨香浸润的教研室化作思想激荡的智慧场域。同时教师们纷纷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探讨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活动尾声,参与教师表示,这次跨界研修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育人本质的回归。当生物科学的理性思维遇见书法艺术的人文情怀,展现出的正是新时代教师文理兼修,德艺双馨的成长图景。这场跨界研修不仅让教师们领略了书法艺术的精妙,更触发了对育人本质的深层思考。蒋国芳教授通过书法展示与教学,探讨如何将书法艺术融入教师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助力教师在数字化时代更好地履行育人使命。(王艺璇)
蒋国芳,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自号龙潭墨人、沙洲寒士、澄心斋主,秉承家学,自三岁起习字,大学始研习书法、山水画;在西安读硕期间被推举为陕西师范大学首届学生书画协会主席,曾于1991年举办过个人书画展;毕业后至广西科学院工作,被选为广西对外友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摹二王、米芾、王铎及傅山等大家书帖多年,善隶、行、草诸体,尤以行草见长,略得俊秀、飘逸之气。